中国科协发声:屡禁不止的奇葩论文再次敲响学风建设警钟

子宫肌瘤男性患者27例,宫颈癌对照组男性患者60例,男性羊水栓塞患者34例……最近,多篇医学论文称妇科病中有男性患者,引发网民热议。事发后,作者所在单位和相关期刊之一时间核查并作出声明。有的认定论文作者学术不端,依规依纪给予作者处分;有的查出审稿流程存在漏洞,及时辞退涉事编辑。

(图侵删)

靴子落地,但风波未平,许多网友并不买账。有人吐槽学术出版行业,认为审稿逻辑异化为“生意逻辑”;有人抱怨评审机制单一,临床医务人员为晋升不得不“卷”论文;有人批评监督体系缺位,没有及时将学术不端“扼杀在摇篮”。奇葩论文折射出什么?这是社会公众的关切,也是学术界必须反思的问题。

科学研究是一项崇高的事业。优良学风是科技界的生命线,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根基,决定着科技事业的成败。买卖论文、抄袭剽窃、伪造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,不仅违背了科学研究的基本准则,浪费了宝贵的科研资源,也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科研环境,透支了社会公众对科学家群体的信任,甚至损害我国科技界的国际形象。

不良学风的形成具有复杂成因。部分研究者职业道德意识薄弱,急功近利,科研活动被异化为资源争夺工具;制度层面表现为过度依赖论文数量、影响因子等量化评价体系,分类评价体系不完善;学术生态层面存在监督机制缺位、科学家精神引领不足等问题……屡禁不止的奇葩论文,凸显了维护科研诚信、加强学风建设的紧迫性、复杂性、长期性。

“君子慎独,不欺暗室。”坚守学术诚信,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,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。科技工作者身处知识殿堂的塔尖,肩负着探索真理、造福人类的神圣使命,容不得半点投机取巧与自我麻痹。晋升考核的压力、资源竞争的诱惑、同辈比较的焦虑等等,绝不能成为“下不为例”的借口,不能让“数据微调”“合理包装”成为学术失范的遮羞布。每名研究者都应有“铁肩担道义”的自觉,在利益诱惑面前守住底线,以自身言行诠释科学精神的真谛,为社会树立起诚信治学的精神坐标。

学术生态的净化不能止于个案纠偏,还要建立长效约束机制。要完善监督机制,加大对学术造假的曝光力度和打击力度,斩断灰色利益链条,铲除学术不端的土壤。要弘扬科学家精神,倡导实事求是、严谨治学,让清风正气更加充盈。要改革评价体系,在“破四唯”的同时“立新标”,激浊扬清、去芜存菁,发挥好评价体系对学术研究的引导作用。

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石,是科技创新的底色。整治不良学术风气容不得半点懈怠,唯有学者严守诚信、 *** 严格管理、社会有效监督,才能为科研生态筑牢根基,让科技创新永葆活力!

  • MAYER HOLDINGS公布将于5月9日上午起复牌
  • 【专访】美国国际服务贸易专家麦克奈特:美国国内对特朗普经济政策逐渐失去信心
  • 人民时评:透过上海车展读懂三组密码
  • 大股东物产中大带来哪些变化?信泰人寿经营状况依然成谜
  • 溜溜果园冲“梅+”第一股,业绩增长下多个财务数据异常波动
  • Brand Finance2025中国品牌价值500强:茅台保持第七位,成为中国2025年最具价值白酒品牌
  • 19个剧团15台演出,上海民营院团尝试文旅融合新探索
  • 西班牙首相称大停电与可再生能源无关,将继续发展绿色能源
  • 飞机座椅变“硬座”,南航大规模改客舱布局“省钱省油”
  • 5月9日美股成交额前20:TTD数字广告市场竞争力强劲,股价大涨18.6%
  • 金鹰基金: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推动公募行业长期可持续性发展
  • 从微短剧到电商,流媒体能摸着“抖快”过河吗?
  • 经济学家对美英协议表示欢迎,称其象征意义大于实质内容
  • 象棋“录音门”事件王天一等人受审,象棋协会:将对最新披露涉案人员进行处罚
  • 探索文化出海新范式,阅文在日本举办小说征文大赛
  • “爱鸟周”为何不能像FI和花展那样“市区联动”
  • 吴泳铭:阿里必须放下过去的成绩,未来聚焦几大核心战役
  • 有一说一|全运会的“全”也是全民的“全”